主编: 孙江 李里峰
出版时间:2017年
目录
编序
史学之林
复旦大学 葛兆光
中国人民大学 杨念群
美国罗文大学 王晴佳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
概念之旅
日本关西大学 沈国威
复旦大学 章 清
台湾“中央研究院” 黄克武
台湾“中央研究院” 潘光哲
德国哥廷根大学 施耐德(Axel Schneider)
记忆之场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安德鲁·霍斯金斯(Andrew Hoskins)
美国西东大学 汪铮
个案之谜
北京大学 王奇生
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 菊池秀明
复旦大学 张仲民
当代研究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 毕游塞(Sébastien Billioud)
日本早稻田大学 唐 亮
序
1922年1月,由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吴宓、胡先骕、梅光迪、汤用彤、柳诒徵等人发起创办的《学衡》杂志正式刊行。至1933年7月停刊,共刊出79期,发表思想文化评论、学术研究论文、旧体诗词文赋千余篇。创刊号揭橥其旨趣曰:“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时光荏苒,激扬的文字逐渐泛黄,大师的背影已然远去,但《学衡》杂志和学衡派早已成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史上的“记忆之场”,其崇尚理性、反对极端、新旧交融、中西贯通之精神,也为南大学人奠定了值得珍视的学术传统。
2014年12月24日,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圣达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未几,更名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以学衡名之,既为彰显学术脉络,承继先贤遗风,也须预流学术前沿,树立时代风范,故倡言全球视野、本土实践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研究。此与学衡传统,实一脉相承。“学”者,以学术为职志,论究学术、阐求真理也;“衡”者,衡平古今中西,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也。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然论究学术、理性衡平之精神,迨有超越时空之价值存焉。西哲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曾言:不要哭,不要笑,而要去理解。较诸学衡诸君所言,庶几近之。
秉承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理念,学衡研究院拟将历次讲演实录结集付梓,名曰《学衡名家讲演录》。此为第一卷,收录16位中外学者的精彩讲演及现场互动,按主题大致分为“史学之林”、“概念之旅”、“记忆之场”、“个案之谜”和“当代研究”五栏。讲演文字俱在,无须赘言,仅略述其渊源如上,望读者鉴之。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