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研究院同仁于2009年组建专门团队,致力于公共记忆的学术研究,在介绍西方记忆理论的同时,以南京作为现代中国记忆之场的典型样本,展开中国本土的记忆研究。正在实施的项目有“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目前出版了皮埃尔·诺拉主编的《记忆之场》中译本,即将出版阿莱达·阿斯曼的《记忆中的历史》、阿斯特莉特·埃尔、安斯加尔·纽宁主编的《文化记忆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由孙江教授主编的《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学衡研究院记忆研究团队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记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相关著作:
(法)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记忆之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孙江:《中国の「近代」を問う——歴史・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汲古書院,2014年。
陈蕴茜:《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百年记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相关论文:
孙江:《皮埃尔·诺拉及其“记忆之场”》,《学海》,2015年。
李恭忠:《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
李里峰:From Bitter Memories to Revolutionary Momery,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2013年。
陈蕴茜:《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学术月刊》,2012年。
李里峰:《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12年。
李里峰:《个体记忆何以可能:建构论之反思》,《江海学刊》,2012年。
王楠、陈蕴茜:Martyrs Shrines and the Memo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2012年。
陈蕴茜:《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江海学刊》,2011年。
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江苏大学学报》,2011年。
王楠:《烈士祠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记忆》,《民国档案》,2011年。
陈蕴茜:《民国中山路与意识形态日常化》,《史学月刊》,2007年。
李恭忠、李霞:《倭寇记忆与中国海权观念的演进》,《江海学刊》,2007年。
孙江:《太阳的记忆——关于太阳三月十九日诞辰话语的知识考古》,《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
相关活动:
对话孙江: 一分钟的沉默,也是记忆之场
公共记忆
公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