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现代快报报道|科学、人种、法治……梳理100个影响现代中国的基本概念,“学衡尔雅文库”发布
发布时间:2023-06-18

科学、人种、法治……梳理100个影响现代中国的基本概念,“学衡尔雅文库”发布

科学、封建、人种、法治、功利主义、国民性 …… 回看百年前的中国,在 20 世纪初的十年间,汉语世界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新词语、新概念。有的裔出古籍,旧词新意;有的别途另创,新词新意。有些表征现代国家,有些融入日常生活。

依托国内首屈一指的概念史研究重镇——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统筹编撰的 " 学衡尔雅文库 ",旨在梳理影响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呈现由词语和概念所构建的现代中国,为深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块基石。6 月 13 日," 学衡尔雅文库 " 第一辑,包括《人种》《封建》《国语》《国民性》《功利主义》《科学》《法治》等 7 本在南京大学发布。

△新书发布会在南大举行,与会者合影

中国化的概念史研究正当其时

" 学衡尔雅文库 " 有两个关键词:" 学衡 " 和 " 尔雅 "。" 学衡 " 出自 1922 年 1 月创刊的《学衡》杂志,英文作 Critical Review —— " 学术批评 "。如果将 " 学术批评 " 置于当时的语境的话,就是不偏不倚、不激不随地对待古今中外学术,揭橥了 " 学衡派 " 所倡言的 "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的本旨。" 尔雅 " 是雅言的意思,这里转指 " 概念 ",表明丛书旨在推动 " 影响现代中国政治 - 社会的 100 个基本概念 " 的研究。

" 学衡尔雅文库 " 的统筹编撰单位——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是南大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成立 8 年来,该院聚焦概念史、学衡派、公共记忆、民间社会与中国社会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原创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次发布的 " 学衡尔雅文库 ",正是研究院在概念史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新书揭幕

" 概念史 " 一语最早见诸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指基于普遍观念撰述历史的方式。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莱因哈特 · 科塞雷克的领导下,德国学者开始编纂《历史的基础概念》大辞典,通过对历史上基础概念变迁的探究,揭示德语世界的知识建构及其时代特征。此后概念史研究不再局限于德语世界,逐渐成为国际性的学术潮流。近十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学者的积极加入和深度参与,概念史研究渐呈 " 中国转向 " 的态势。可以说,中国化的概念史研究刚刚开始,但正当其时。

100 个影响现代中国的基本概念

" 人是生活在由语言、话语和概念等符号编织的意义之网里的。概念史研究很重要,因为没有共同的概念,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社会,更不要说有共同的政治领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 学衡尔雅文库 " 主编孙江是国内较早倡导概念史研究的学者之一。2008 年,他在《中华读书报》刊文倡言概念史。当时他在网上检索有关概念史的先行研究,结果无论是输入 " 概念 ",还是输入 " 概念史 ",得到的都是 " 新概念英语 " ——风靡一时的英语教科书名。到了现在,概念、概念史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孙江

孙江认为,与现代政治 - 社会有关的基本概念有三种:一是 " 传统概念 "。传统概念只有转换为功能性知识,才能与当下发生联系,如 " 社会 "" 自治 "。二是 " 翻译概念 "。19 世纪以降,大量的西方概念被译介到中国,经由中国人的创造性的再生产,绝大多数化为人们日用而不知其来历的概念,如 " 人种 "" 功利主义 "。三是 " 本土概念 ",主要是在中国革命中创出的概念,如 " 干部 "" 统一战线 "。" 学衡尔雅文库 " 收录的概念旨在揭示这一由传统而现代、由国外而国内、由交错而本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自然呈现出一种学术品格—— " 全球本土化 "(glocalization)。" 全球本土化 " 由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和 " 本土化 "(localization)两个词合成,意思是,从全球范围思考,进行本土性实践。

孙江透露,文库将锁定 100 个影响现代中国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说将来要出版 100 本书,让读者通过一个个概念所凝结的历史,了解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地平。" 第一辑 9 本(已出 7 本),还不到预定的十分之一,路漫漫,时间既然已经开始了,我们就不会止步。"

△ " 学衡尔雅文库 " 第一辑已出版的七本

第一辑已出版的 7 本书,学科跨度广,空间上横贯中西,时间上纵贯古今。孙江教授的《人种》一书跨语言、跨文化,厘清人种概念的东西流变;冯天瑜先生的《封建》纵观古今、横贯中西日,对 " 封建 " 概念寻流讨源;李晓东教授的《法治》将 " 法治 " 放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法结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这两个传统中进行考察;王东杰教授的《国语》以 " 统一国语 " 为核心,确立民族边界,抟聚民族认同;李冬木教授的《国民性》立足文本,融会中西日,深度剖析 " 国民性 " 词语及思想意识;沈国威教授的《科学》从 "science" 出发,探寻一段玄奥神奇的中外交流史;李青研究员的《功利主义》通过考察 " 功利主义 " 概念的全球旅行,还原了更完整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演变。可以说第一辑的 7 本书都是各概念研究领域内的一流学者集自己多年研究成果,最终著成的精华之作,正是 " 大家著小书,荟聚人文精粹 "。

又一重磅学术出版品牌启航

新书发布会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 学衡尔雅文库 " 副主编李里峰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陈冬华,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学衡尔雅文库 " 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凤阳等出席活动并发言。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

杨忠说,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在 121 年的办学历程中,在人文社科科学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诞生于此的学衡派 "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以 " 中正之眼光 " 在西化浪潮中为中华传统文化寻找存在的空间;到 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里绽放思想解放的 " 东风第一枝 ";再到世纪之交 " 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一代代南大学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赓续复兴,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他看来," 学衡 " 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是东西交汇、古今交融的均衡,是以中国眼光度量世界的权衡;" 尔雅 " 是对语言文字的追根溯源,是以概念构建知识体系,是以雅言承载思想文化。" 学衡尔雅文库 " 通过概念史研究,梳理影响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深度考察这些关键概念,打破古今中外的时空区隔,探究过往、呈现当下、前瞻未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待能够有更多更加优秀的学者加入‘学衡尔雅文库’的写作中来,不断推出更具影响力的作品,将文库打造成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又一典范之作。"

△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陈冬华

陈冬华表示," 学衡尔雅文库 " 深入探讨一系列基本概念引入、理解、运用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过程,对于深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都有着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 " 学衡尔雅文库 " 的编纂工作,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学衡研究院的建设。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

" 概念本身就是历史,一个个概念里有思想,有政治,有博弈。" 徐海表示,如 " 学衡尔雅文库 " 这般宏大地展现影响现代中国的 100 个关键概念的大型丛书,此前还没有人系统做过,其出版意义十分重大,价值十分突出。以他之见,丛书出版贵在坚持,无论是已经出版了 100 多部的 " 牛津通识读本 ",还是 220 多部的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无不是作者和编者坚持不辍、久久为功的结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 学衡尔雅文库 " 的不断充实与出版,必将在更久远的未来对中国概念史的研究和普及持续发挥它的价值与影响。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

谢山青表示," 学衡尔雅文库 " 第一辑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个全新出版品牌的成长之始。文库涵盖 100 个关键词,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是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研究成果。面对这样一套本土原创的重磅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极为重视,将其作为重点学术品牌来打造,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集结社内优秀中青年编辑,确保图书的高质量出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学衡尔雅文库 " 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凤阳

" 审慎是一种美德。" 张凤阳说,一个世纪以前,中华文明面临深刻危机之时,一批闳识孤怀的知识分子登高而呼,在南京创办了《学衡》杂志,提出 " 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的主张,以 " 学衡派 " 之名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中华民族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成为时代的召唤。这意味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要打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推动中华民族进入现代文明。今天,我们说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表达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学衡尔雅文库 " 秉持 " 全球本土化 " 的理念,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进行辨识,以求达成对中国现代知识建构的理解,为构建中国学者的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曦 / 文 牛华新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