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学衡尔雅文库(第一辑)面世
发布时间:2023-02-17

回看百年前的中国,在世纪之初的十年间,汉语世界曾涌现出成百上千的新词语和新概念。有的裔出古籍,旧词新意;有的别途另创,新词新意。有些表征现代国家,有些融入日常生活。

本文库名为“学衡尔雅文库”。“学衡”二字,借自1922年所创《学衡》杂志英译名“Critical Review”(批评性评论);“尔雅”二字,取其近乎雅言之意。

本文库旨在梳理影响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词语和概念,呈现由词语和概念所构建的现代,探究过往,前瞻未来,为深化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块基石。


(引自“学衡尔雅文库”弁言)


没有共同的概念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社会,更不可能有行动的政治领域。


“学衡尔雅文库”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统筹、孙江教授主编,延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学者,旨在梳理“影响现代中国政治-社会的100个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100本专著,对每一个关键概念进行深度的知识考察,力求打破古今中外之区隔,树立本土风范,既助力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推陈出新,又可向大众读者引介概念史研究。






主编简介




孙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衡研究院院长。著有《重审近代中国的结社》(商务印书馆,2021年)、《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等。





第一辑(6本)介绍




01

《封建》


冯天瑜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封建”词义的历史考察入手,进而在概念史的论析上展开,即由词义史之“考”,导入思想文化史之“论”。新名“封建”的泛解已经约定俗成,本书试图从学理层面,通过对“封建”从旧名向新名转变过程的辨识,为中国古史叙事提供一个厘清概念的思路。


作者简介

冯天瑜  湖北红安人。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湖北大学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入选湖北省荆楚社科名家。


02

《法治》



李晓东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将“法治”放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儒法结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来的法治思想这两个传统中进行考察,思考中国法治思想的特征及其意义。主要探讨以下主题:中国政治思想中的“通”与“自然法”的传统及其原理、近代中国对议会制度的理解、严复对同时代问题的关注及其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中国逻辑、梁启超对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接受与其对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建构,以及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对“法治”概念的独到解读的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

李晓东  政治学博士,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东北亚地域研究(NEAR)中心所长。专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日关系史研究。著有《近代中国的立宪构想:严复、杨度、梁启超与明治启蒙思想》(2005)、《现代中国的省察:百姓社会的视角》(2018)等。


03

《国语》


王东杰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晚清、民国时期“国语”概念的演变和国语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将之放在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语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并实际参与了这个过程,又对现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侧重于四个大的论题:国语运动中识字普及与语言统一的纠葛、国语运动中的国民意识与党派政治、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与国语运动的关系、中国的国语运动在世界语言民族主义运动中的特色。

作者简介

王东杰  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近期著作有《历史·声音·学问:近代中国文化的脉延与异变》(2018)、《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2019)、《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2021)、《探索幽冥:乾嘉时期两部志怪中的知识实践》(2022)等。


04

《国民性》


李冬木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留日学生译介和著述的活跃,“国民性”(nationality)也被引入汉语中,从而成为现今中文里的“国民性”(guómínxìng)一词。本书聚焦“国民性”这一汉字词语,对该词语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以及现状进行了语汇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考察,在厘清“国民性”(nationality)这一概念的历史过程的前提下,具体考察“国民性”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所负载的问题意识和使用状况,并从词源入手,查明其从英语到日语的词语演变和概念确立过程,揭示其是如何进入汉语并且转换为延续至今的一个词语乃至思想意识的。


作者简介

李冬木  吉林长春人。佛教大学(日本)文学部中国学科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主要著作有《鲁迅精神史探源:进化与国民》(2019)、《鲁迅精神史探源:个人·狂人·国民性》(2019)等。译著有《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从恶魔派诗人论到〈狂人日记〉》(2015)、《国民性十论》(2020)等。


05

《功利主义》


李青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对“功利主义”概念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历史溯源,呈现了Utilitarianism从英国“出发”到被引入中国的一场全球理论旅行,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词从被边沁创建到传入中国的具体线路:18世纪边沁提出Utilitarianism思想—19世纪穆勒对此进行修正—明治期间“功利主义”传入日本—20世纪初由梁启超等人从日本引入中国。本书着重探究社会历史环境与“功利主义”概念之间的联系,翔实地辨析了功利主义概念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安徽芜湖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边沁文集》执行编委。专注于“功利主义”相关学术研究。

06

《科学》


沈国威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science)概念传入东亚,对东方传统学术体系造成强烈冲击。本书首先聚焦于“science”在日本被赋予“科学”这一词语形式并演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时代关键词的过程。接着,以严复这个人物的学术表现为切入口,讨论清末民初“科学”概念的形成、流变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者简介

沈国威  辽宁人。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长期从事近代新词、译词及概念史研究。近年出版有《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2020)等。





图书特色



外封选用水瑟纸  触感细腻


内封采用压凹工艺  更添质感


内文排版疏密有度



精装小本  方便阅读



文字:猫王

编排:齐妙妙






学衡尔雅文库书目

第一辑书目 

《法治》 李晓东
《封建》 冯天瑜
《功利主义》 李青
《国民性》 李冬木
《国语》 王东杰
《科学》 沈国威
《人种》 孙江
《平等》 邱伟云
《帝国主义》 王瀚浩


待出版书目 

《白话》 孙青
《共产主义》 王楠
《共和》 李恭忠
《国际主义》 宋逸炜
《国民/人民》 沈松侨
《国名》 孙建军
《进步》 彭春凌
《进化》 沈国威
《历史学》 黄东兰 孙江
《迷信》 沈洁
《民俗》 王晓葵
《启蒙》 陈建守
《群众》 李里峰
《人道主义》 章可
《社会》 李恭忠
《社会主义》 郑雪君
《卫生》 张仲民
《文学》 陈力卫
《无政府主义》 葛银丽
《现代化》 黄兴涛
《幸福》 谭笑
《营养》 刘超
《友爱》 孙江
《政治学》 孙宏云
《资产阶级》 徐天娜
《自治》 黄东兰
《祖国》 于京东
(待出版书目仍在不断扩充中)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