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谨向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祝福,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学衡研究院组织系列学术活动,发表多种学术论著,兹向新老朋友报告如下。
一
学术会议
1. 第三届“中国革命的概念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4年4月19-21日,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中国革命的概念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2.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社会与基层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6月14-17日,“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社会与基层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
3. 第十届钟山论坛·亚太社会文化分论坛
2024年11月2日,在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届钟山论坛·亚太发展年度论坛中,学衡研究院负责组织亚太社会文化分论坛“转型时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
4. “澳门:东西融汇的记忆之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12月6-7日,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记忆之场》全本翻译组等协办的“澳门:东西融汇的记忆之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5. 全球本土化的人文研究——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志庆系列活动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成立于 2014 年 12 月,迄今恰满十年。为此,学衡研究院于2024年12月14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青年工作坊及工作推进研讨会,共同探讨全球本土化语境下人文研究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二
科研项目
2024年12月1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李恭忠教授主持的“中国近代知识体系的生成与转型研究”、李里峰教授主持的“政治文明视野中的中共党史基本概念研究(1921-1949)”,分别获得立项资助。
三
研究课程
1. 密集课程
学衡研究院曾开设希伯来语、拉丁语课程以及多门本科生DIY研读研究课程,本次特邀潘光哲老师为同学们开设“近代中国思想史专题讲座”密集课程,从2024年4月18日(周四)至4月22日(周一)止,共三次,每次两小时。
2. DIY研读研究课程
2024年,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延续以往惯例,继续为南京大学本科生开设DIY研读研究课程。李里峰教授开设“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课程、王海洲教授开设“国家认同的知与行”课程、于京东副教授开设“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课程、宋逸炜博士开设“马赛曲的回响:法国大革命史经典选读——《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课程。共有近六十位本科生参与了上述课程,另有在读硕博士生旁听了课程。
四
学术讲座
石坤森:魏源《默觚》中的历史、政治和社会(3月18日)
陈继东:重审近代中国佛教宗派认识:以赫舍里如山“八宗二行”为线索(3月21日)
高文军:且吟且啸 斯人独行——郁达夫在名古屋(4月10日)
潘光哲:“章学诚转向”与现代中国的史学实践(4月22日)
李帆:求真与致用的两全和两难——从顾颉刚、傅斯年等史家的选择谈起(5月10日)
张仲民:书里书外:胡适之《章实斋先生年谱》与章学诚研究的“再发现”(5月13日)
聂长顺:文化、语言与翻译——东亚近代知识空间的构造(5月16日)
宋念申:当“九州”遇见“亚洲”——重思利玛窦与卫匡国的中西地图学对话(5月27日)
林少阳:柄谷行人的政治思想:中国哲学、现当代欧陆哲学和莫斯的“礼物”之间的对话(5月28日)
周月峰:思想的肌理:关于“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的思考(6月6日)
王晴佳:什么是情感史?理论和实践(6月6日)
王东杰:在大同之路上徘徊前行: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历史观(6月7日)
赖德霖:《今天我休息》——电影与上海摩登形象的社会主义再构(6月11日)
孙江:概念的力量——全球概念史的理念与实践(6月11日)
陈怀宇:什么是动物史?(6月21日)
黄东兰:什么是东洋史(6月26日)
王大为:“天下”:中西比较视野的探究(9月3日)
王大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四十年:自外而内的观察(9月4日)
李晓东:近代中国言论界的第一次论争(9月24日)
李晓东:梁启超的“近代”(9月25日)
王瑞来:追寻传统中国的“现代性”(10月28日)
五
学术出版
1. 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第1卷)共和国:象征·纪念仪式·反差记忆》、《记忆之场(第2卷)共和国:教育·纪念活动》,孙江中文主编,记忆之场翻译组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2. 孙江主编,冯凯、王楠执行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3. 孙江、李恭忠、谢任主编:《融会中西:百年学衡经典文存》,南京:凤凰出版社,2024年。
4. 李里峰主编:《新史学》第十七卷《表象中的历史:事件·记忆·书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5. 王海洲:《不爱红装爱武装:新中国女民兵宣传画与政治认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6. 孙宏云:《政治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
7. 李冰楠:《美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
六
发表举要
李里峰:《把事件带回来:一个认识论的反思》,载李里峰主编:《新史学》第十七卷《表象中的历史:事件·记忆·书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王楠:《大地的伤痕:日军侵华时期“万人坑”遗址的记忆与忘却》,载李里峰主编:《新史学》第十七卷《表象中的历史:事件·记忆·书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于京东:《旅行的意义——近代早期法国的王室巡游与政治文化的治理转向》,载李里峰主编:《新史学》第十七卷《表象中的历史:事件·记忆·书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刘洪君:《“阴阳”与“四行”交汇:一项关于明清之际风的知识史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24年第2期。 闵心蕙:《192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问题再探——以俄藏团二大手稿为中心》,《史林》2024年第5期。 郑雪君:《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探索——基于明治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思考》,载孙江主编,冯凯、王楠执行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王基臣:《书信三十载——科塞雷克与施米特往来和互动》,载孙江主编,冯凯、王楠执行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新的一年,敬请各界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学衡研究院!